不銹鋼換熱器管出現結垢和水質雜質沉積(鈣鎂離子、懸浮物)、溫度差導致鹽類析出、微生物滋生形成粘泥三個原因關聯大,因此預防結垢應從源頭控制、運行優化、定期維護、結構設計四方面入手。
一、源頭把控:優化水質(最根本)
預處理水質:通過離子交換軟化(去除鈣鎂離子,防水垢) 、多介質過濾(除懸浮物、泥沙,避免沉積) 、紫外線 / 臭氧殺菌(抑制微生物,防粘泥結垢) ,減少水中結垢 “原料”;
補水控制:若用循環水,定期檢測補水硬度(建議≤0.03mmol/L),避免高雜質水持續進入系統。
運行優化:控制關鍵參數
避免局部過熱:調整換熱器進出口溫差,防止管內外壁溫度過高(如管內流體溫度不超過 60℃,具體依水質定),減少鹽類(如碳酸鈣)快速析出;
保持合理流速:管內流體流速控制在1.5-3m/s(過低易導致雜質沉積,過高可能沖蝕管壁),通過流速擾動減少雜質附著。
二、運行優化:控制關鍵參數
避免局部過熱:調整換熱器進出口溫差,防止管內外壁溫度過高(如管內流體溫度不超過 60℃,具體依水質定),減少鹽類(如碳酸鈣)快速析出;
保持合理流速:管內流體流速控制在1.5-3m/s(過低易導致雜質沉積,過高可能沖蝕管壁),通過流速擾動減少雜質附著。
三、主動防垢:物理 / 化學干預
在線物理防垢:安裝超聲波除垢儀、脈沖電場防垢裝置,利用能量破壞水垢結晶結構,阻止其附著管壁,不損傷不銹鋼材質;
定期清洗維護:若已少量結垢,可定期用溫和化學清洗劑(如檸檬酸、氨基磺酸,避免用強酸強堿腐蝕不銹鋼) 循環清洗,或用海綿球機械清洗(適合管程較粗的管道) ,避免垢層堆積。
四、結構優化:減少積垢條件
換熱器流道設計:避免管程 / 殼程出現 “死角”(如彎管半徑過小、流道狹窄),防止流體滯留導致雜質沉積;
采用易清洗結構:如管程選用 “U 型管”“可拆卸管束”,方便后期拆解清洗,減少結垢殘留。
綜上,防垢需綜合施策——先控水質、再優化運行,搭配定期清洗和合理結構,既能避免結垢影響換熱效率,也能保護不銹鋼管的耐蝕性。